中医捏脊特殊疗法 捏脊疗法手法和疗法禁忌
捏积疗法是中医儿科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其特点是:内病外治,药少力专,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捏脊疗法的功能作用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
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
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按摩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小儿捏积的具体手法为:
患儿伏卧在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
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在做捏脊疗法时应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①捏积疗法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小儿。为防止由于哭闹而引起呕吐,捏积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时候进行;如果是在饭后捏积,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②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而且体质偏寒、舌苔常常发白、经常拉肚子的孩子不适合捏积。
③捏积疗法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及疗效反应,适当延长至10天。
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的小儿以及背部外伤、感染或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儿,不适宜做捏积疗法。
⑤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⑥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⑦对于老年性便秘、厌食,捏积疗法也都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在捏拿的时要注意保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