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对人体的作用 脾经上穴位的功能
脾经对人体的作用。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于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脾经养生
养生时间: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旺。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吃中午饭,建议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脾经包含各穴位功能作用。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①大都——荥穴
位于足大趾内侧,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有健脾利湿、和胃宁神功能;主治于腹胀,胃痛、食不化,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
②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位于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後约1寸;第一蹠趾关节後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有健脾化湿、和胃理中功能;主治于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等症状。操作方法直刺0.6~1.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