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菊花的功效有所不同 菊花泡茶饮您选对品种了吗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花的头状花序。其入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菊花品种的区分始于梁·陶弘景, 他曾提出了真菊、苦薏、白菊三种菊名, 苦薏即野菊, 真菊当为黄菊。白菊花中, 由于植物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 而有毫菊、怀菊、川菊、滁菊、贡菊、德菊、杭白菊等品种, 黄菊花则主要是杭黄菊。
【主产地及品质】
毫菊主产于安徽毫县一带, 其花瓣长, 花序的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 仅花蕊为少数短小的黄色管状花, 该种品质最好; 怀菊主产于河南怀庆( 今武险、温县、沁阳、博爱等地), 其花瓣长而色白,花芯浅棕, 药材品质一般: 川菊主产四川, 药材外观与怀菊相仿, 品质也一般; 滁菊乡产于安徽滁县地区, 其花瓣排列疏松而色白, 花芯有少数黄色管状花; 贡菊亦称徽菊, 主产于安徽款县一带, 药材与滁菊略似, 但花瓣较厚、排列紧密, 滁菊和贡菊品质皆好; 德菊主产于浙江德清, 与滁菊、贡菊基本相同; 杭白菊又名白茶菊, 亦主产于浙江,花大、瓣宽、色白、如舌状, 中心处花呈深黄色管状, 花芯大而质润。以上统属白菊花类。杭黄菊又名黄甘菊, 也主产于浙江, 其花大、瓣宽, 边花舌状, 中部管状, 其花芯大而质润, 全花皆呈黄色。
白菊花
白菊花和黄菊花有它们白己的性能特点。正如清·邹澎《本经疏证》所说: “其色不一, 其味亦不一。” 明· 贾所学《药品化义》具体指出:“ 白色者, 其体轻, 味微苦, 性气和平……黄色者, 其味苦重, 清香气散, 主清肺火. ”当代中药著作对其论述更为明确,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临床手册》称: “ 黄白两菊, 都有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 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 黄菊花味苦, 泄热力较强, 常用于疏散风热” 。
黄菊花
综合古今医家所论,白菊花辛、甘、苦、凉之中, 辛甘为主, 苦味较淡, 其甘味超于黄菊, 苦味, 凉性则不及黄菊。白菊药性平和, 疏散而力缓, 清肝而又养肝,临床多用于肝经虚阳上亢所造成的眩晕、头昏、头痛, 肝热目赤肿痛, 肝虚失养的目昏不能久视、羞明怕光、云臀遮睛和风热感冒热势较轻者。至于外感风热热势偏盛或疮疡肿毒则不宜用白菊作主药。黄菊花辛甘苦凉之中, 以辛苦凉为主, 其苦味、凉性胜过白菊, 而甘味则有所不及。黄菊苦泄清热疏散见长, 善能散上焦风热,清泄肺、肝实火, 临床多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肺热咳嗽和肝经热盛所致目睛暴赤暴肿、头痛、烦躁、眩晕等症, 有时也用于疮疡肿毒.所以白菊甘缓清养, 最宜于风热肝火之轻症及肝经虚热证候; 黄菊苦泄力大, 而适于风热重证,肺、肝实火。此可谓两种菊花的功用特点。
野菊花
野菊古名苦薏,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然当时并未入药`后来,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出了野菊之名,称其“ 破血, 妇人宿血宜之” , 开始药用。野菊多野生,长于山坡, 林缘, 全国各地均有。
野菊花为野菊的头状花序。其花小, 花序外周的舌状花浅黄色, 中央部分的管状花呈黄色。野菊花苦味较重, 嚼后有清凉感。所以该药以苦凉之性为主,能清肺热, 泄肝火, 尤善解疮毒,为清热解毒药, 也兼能疏散上焦风热。临床主要用于疮疡肿毒, 肺热咳嗽, 肝火眩晕、头痛、目赤肿痛, 也可用于风热感冒, 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药理试验其有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杀抑作用)、抗病毒( 主要对流感病毒有效)、降血压作用.有报道对急性扁桃体炎、齿眼炎、气管炎、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急性感染,有较好疗效。
三类菊花( 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 药材的外观大体相似,其性味、功能和适应症都有类同之处, 然侧重点却各不一样。白菊花和黄菊花都属辛凉解表药, 以疏散风热为主,性能较为接近, 所不同者在于白菊力缓, 清而兼养; 黄菊力胜, 但泄( 疏散、清热) 无补。野菊花虽也疏散清热相兼,然最善清热解毒, 以治疮见长, 为肿毒之主药。三类菊花不能说哪类最好,只有对症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延伸阅读:
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菊的干燥花,既是名贵的观赏花卉也是药食同源植物。每年9~11 月份菊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菊花茶是喜闻乐见的健康饮品,菊花酒也是金秋时节必喝佳酿。中医理论认为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可散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临床上菊花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及疮痈肿毒。在多类中成药里菊花都为主要成分,如桑菊饮颗粒、杞菊地黄丸及菊花茶调散等;菊花还被制成大量的保健品供人们使用,如菊花药枕、菊花床垫等。菊花种类繁多,在药材市场上就有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和黄菊8 等大主流商品。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泄,甘而益养,疏散清降。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入肝经,善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主治风热、肝热、热毒所致诸疾。
【菊花的传统使用】
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菊花的效用,《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名医别录》云: “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本草逢原》云: “菊得金水之精英,补水以制火,益金以平木,为去风热之要药”。《日华子本草》: “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腼奎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本草纲目拾遗》: “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疗肿。” 张秉成《本草便读》: “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益阴滋肾”。中医以菊花枕头治病的方法宋代史正志《菊谱》中就有记载,云: “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在古代医药典籍中,菊花酒主要是以其治病功效而被重视。《寿亲养老新书》卷四认为菊花酒可以“壮筋骨,补髓,延年益寿,耐老”。另外,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斤要方》卷二十七载: “菊花酒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赢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现在药理研究】
中医理论认为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心血管、抗肿瘤、调血脂等方面,近年来的新发现其对肝有保护作用及具有镇痛作用。
【主治病症】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
肝阴虚的眼目昏花;
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眩晕;
热毒疮肿。
【配伍】
菊花+枸杞子:菊花辛甘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益阴平肝;枸杞子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