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学问 先吃饭还是先喝汤

编辑:东方女性网2017-05-24 16:55:00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家都听过“无汤不成宴”这一俗语,很多人吃饭的时候都缺少不了汤水,喝汤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吸收营养物质,还能降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溶解在水中,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水分。有关营养专家提醒,喝汤有很多讲究,只有科学喝汤才能吸收好营养,喝出健康。

  新概念之1 吃食分时间

  科学家新近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日间食物,主要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列在这张清单上的有牛肉、羊肉、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夜间食物则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品、鱼、蛋等,最好安排在下午3点半以后再吃。这样安排不仅有助于减肥,对健康也有一定好处。

  新概念之2 进食讲顺序

  有句民谚,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就点明了汤与饭两种食品的先后。而且符合科学。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了点“润滑剂”,使后来的食物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品刺激胃肠黏膜,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养分的吸收,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饭前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再说水果,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须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被人体所吸收。而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如果进餐时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速度慢的淀粉、蛋白质会阻碍消化快的水果,致使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中,水果在胃肠37℃高温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引起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人们就餐最好按照这样的顺序时行,即汤一蔬菜一米饭一肉类一半小时后再吃水果。如果你吃了鱿鱼、龙虾、藻类等富含蛋白质与矿物质的海味,则须将食用水果的时间延后到2~3小时以后,切忌两者同食,特别是柿子、石榴、葡萄、杨梅、酸柚等。原因在于这些水果中鞯酸较多。不仅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易与海味中的钙、铁等结合,生成不易消化的新物质,失去进食美味的快感还在其次,糟糕的是还可刺激胃肠而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成为致病的祸根。

  新概念之3 勿以外观、口味论英雄

  选购食品的一个窍门切勿以美丑、口味为标准,否则可能与诸多健康食品“失之交臂”。

  先说外观吧。以韭菜为例,那些“漂亮”的大多是经过种植者精心“伺候”或“梳妆打扮”弄出来的,最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借助于农药,因为农药既杀虫,又有肥料的效应,于是该打农药的时候自然要打,不该打的时候照打不误,致使韭菜在农药的“滋养”下出落得“楚楚动人”。看上去赏心悦目,而吃下去则害你莫商量。再说香蕉,据日本科学家研究,香蕉的最大贡献在于所含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TNF,而TNF在那些越是成熟、表皮上黑斑越多的香蕉中蕴藏越多。换言之,香蕉越丑越能抗癌。至于黄豆芽,长的好还是短的好呢?当黄豆在特定环境中发出芽后,既保留了黄豆的营养特点,又生出了许多新的营养素,如胡萝卜增加2~3倍,维生素B2增加2~5倍,烟酸增加2.5倍,维生素B12增加9~10倍,维生素C从无到有。特别是发芽3~4cm,此时你当“花开堪摘直须摘”。如果你想再等等,让它长得更长一点,养分含量反而会逐渐减少。

  口味又如何呢?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许多人不喜欢某些蔬菜的味道,其实这些不佳味道正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保护自身发展而形成的天然杀虫剂与其他化学成分,食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御癌症的实力。比如说苦味吧,太平洋上有一个称为斐济的国家,全国60多万人至今无一人遭受癌症之害,被誉为“无癌之国”,就得益于一种苦味食物——杏干。杏干中含有癌细胞的天敌——维生素B17。此种维生素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葡萄糖等,而氰化物化学性质虽不太活泼,却能有效地消灭癌组织,且不伤害人体正常细胞。

  新概念之4 勤换花样少生癌

  科学家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饮食单一、长期偏食、挑食才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长期以玉米、山芋、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食,食管、胃等上消化道细胞容易被食物磨损,这就需要相当数量的蛋白质来进行修复。如果食谱中又缺乏蛋白质,即可能导致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异常分化,细胞缺损严重,进而促使癌症提早发病。至于长时间以肉类等含脂肪过多的食品为主食,脂肪容易在下消化道,即大肠、胰脏等器官周围聚集,形成厚厚的脂肪膜,从而影响细胞分解,致使上皮细胞增生,时间一长同样诱发癌变。

  新概念之5 做好颜色的文章

  哪些食物最有营养?哪些食物对健康的贡献最大?光彩夺目的农产品里蕴藏了一座与疾病作斗争的“军械库”,而“军械库”里的武器在医学上称为植物营养,而这些植物营养与食物的颜色密切相关。

  以红色或紫色为例。这些颜色的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强烈的抗血管硬化作用,可以阻止心脏病或中风等疾病发作。这些食物有黑草莓、樱桃橘子、茄子、李子、红葡萄、红苹果、红色卷心菜、黑胡椒粉、红酒等。

  再说橙色,以胡萝卜为代表,所含的胡萝卜素有助于眼睛与皮肤的健康,减少罹患癌症的风险。如桔子、南瓜、杏子、芒果与红薯等。

  黄色如何呢?具有丰富的防止细胞受损的叶黄素,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有助于防治白内障与视网膜黄斑恶化。如油桃、橙子、木瓜、桃子、菠萝、橘子与黄色袖子。

  绿色的优势在于富含一种天然化学成分,能刺激产生肝脏抗癌的酶,如小白菜、卷心莱、花菜等。

  最后是白色,如大蒜与洋葱含有大蒜素。它是与肿瘤战斗的“斗士”。蘑菇则蕴藏有与其他疾病作斗争的化学成分。这类食品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可以发挥护心抗癌等保健作用。因此,安排食谱时充分考虑食品的颜色,让你的餐桌上四季色彩缤纷,你将受益匪浅。

  1、先汤后饭还是先饭后汤

  在饮食习惯中,有的人喜欢饭后喝汤,被誉之为“灌缝”。有的人有饭前喝汤的习惯,称之为“垫底”。我国也有“吃饭先喝汤,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是说吃饭前先喝汤对健康有益处,就不用请医生开药方了。喝汤是中国人重要的饮食习惯,是先饭后汤还是先汤后饭,人们在实际操作上却大不相同。

  有人把饭前喝汤,看做是人类廉价的健康保险,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可滋润口腔食道,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前喝点清淡稀薄的汤,刺激胃液分泌,便于肠胃的吸收,饭量也相应地减少,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而先饭后汤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它的适宜人群,如身体虚弱消化功能不良者、身体羸瘦营养缺乏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差的老人等,饭后一碗汤对辅助消化吸收和补充营养是有一定帮助的。

  可见,两种认识都是有道理的,这正是中医辨证施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思想的体现。所以,究竟是先汤后饭还是先饭后汤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决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不能一概而论。

  2、只喝汤不吃肉错误的选择

  很多人认为,肉熬成肉汤或肉汁后,肉变成肉渣淡而无味,肉里的精华熬到肉汤里去了,所以肉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有人甚至养成了只喝汤不吃肉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吃肉远比喝汤的营养价值要高得多,无论怎么熬汤,汤里的营养成分也不会比肉里含量多。比如,拿人体离不开的营养之一蛋白质来说,肉里的含量高达90%以上,而汤里含量不会超过10%。另外,其它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也大多数留在肉里。

  但是,如果熬汤时间过长,反而有些营养成分会消失。比如一些维生素类就极易分解,这时不但汤里的营养少了,肉里的营养成分也会减少。

  不过,由于汤的味道鲜美,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因此在餐前先给食欲差的人喝些肉汤也无可厚非,但要想获得营养,更需要鼓励多吃肉。

  3、老年人喝清淡汤

  老火汤、煲汤其实不适合老年人喝,因为其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还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当然,喝汤并不是说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中晚餐以半碗汤为宜。

  经常感到胃胀、烧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不宜餐前喝汤,因为这样容易冲淡胃液,更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动物原料做成的汤,因味道鲜美,特别受人欢迎,这些汤中都含有嘌呤碱,特别是内脏原料炖的汤嘌呤碱含量更高,嘌呤碱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沉积于关节而产生疼痛,因而痛风患者要小心这些汤。有些老年人在连续大量喝了这些汤之后出现了关节痛,就与此有关。

  胃病患者特别是胃酸过多者,不宜喝浓肉汤、浓鸡汤,因这些汤中的含氮浸出物(汤中鲜味的来源,包括肌肽、肌酸、肌酐、嘌呤碱和少量氨基酸)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浓,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也越强。胰腺炎患者亦不宜食用浓肉汤、浓鸡汤、浓鱼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尽量别喝汤。餐馆做汤除了加入盐外,还要加入等量的鸡精、味精。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普通盐的一半,而纯味精含钠量大概相当于盐的三分之一。所以,那些鲜美异常的汤钠含量非常高,对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