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盗汗有什么原因引起 哪些症状小儿盗汗如何处理

编辑:东方女性网2017-05-05 16:07:00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盗汗是指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的症状,每当人们入睡、或者刚刚闭眼将睡,汗液就像盗贼一样的偷偷冒出。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记载了倒霉的名称,寓意汗出如盗贼一般在人们睡觉时活动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明代医家皇普中在《明医指掌》中亦有记载:“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盗汗是什么

  盗汗就是指夜里出汗的情况,要想知道为什么要盗汗就需先知到什么是汗液,汗液时怎么形成的。现代医学认为汗液是机体体温调节、散热的一种方式,通常是由于外界气候,或者体内产热能增加所引起的热刺激导致汗腺分泌的一种液体。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是体内的阳气蒸发津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汗毛孔向外排泄于体表的液体。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汗出有调和阴阳、调节温度、滋润皮肤的作用。

  盗汗的成因

  中医认为盗汗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的汗液外泄失常的症状。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汗证》对盗汗做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盗汗属于阴虚所致。那么为什么阴虚会在夜间出汗呢?原来中医认为睡眠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因为气白天行于阳经,阳气旺盛则醒;夜间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当机体阴虚阳亢的时候,容易导致虚热内生,睡眠的时候人卫气由体表内敛进入体内,导致机体内热加重,内热蒸发津液外泄而汗出;醒后人体卫气由内出表,内热减轻就使的肌肤表面得以固密,因此汗止。

  盗汗的分型

  盗汗可根据出汗量的的多少分为三型: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多在进入深度睡眠后或者醒前1-2小时左右汗液易出,汗出量不多,仅仅在醒后感觉全身或者是局部有少量汗湿,醒后则没有汗液再次流出,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人群,多数是在入睡后不久就会出现汗出,严重者可湿透衣衫,辛后汗即止,搽干后再入睡不再出汗。此型盗汗患者多自觉有烘热感,醒来可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患者汗液极易泻出,往往在刚入睡或者入睡不久后即有大量汗液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止,再次入睡可再次出汗。一般此类盗汗出汗量大,甚至可湿透被褥,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口干舌燥、喜饮冷水、身体多消瘦、尿量减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小儿盗汗

  生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一般是指小儿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幼嫩,机体水分较多,新陈代谢旺盛,加上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因此睡前活动量大、睡前进食或者被子过厚等原因均容易导致盗汗现象。

  病理性盗汗

  小儿缺钙、血钙偏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容易导致小儿盗汗。此类情况多在佝偻病患儿中出现,往往以上半夜出汗为主。此外,结核病患儿可出现以整夜出汗为特点的盗汗症状。

  大家看过“盗汗是什么意思,盗汗的原因,夜间盗汗是怎么回事”之后还浏览过家常菜谱大全,美食天下菜谱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美食菜单。您也可以去看看哟 ^_^ 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儿盗汗如何护理?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一)对于生理性盗汗的小儿:

  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1、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2、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二)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

  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