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食品要少吃 不咸也高盐蜜饯很伤身

编辑:东方女性网2017-03-21 17:11:00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除了直接吃盐外,很多我们吃上去似乎不太咸的加工食物,含盐量也很高。本报记者从市面上选取了8类20多种高盐食物,通过钠含量换算成盐含量,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逐一揭开它们“高盐值”的真面目。

  果脯蜜饯类

  酸酸甜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0颗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所需盐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由于工艺需要,话梅在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甜、酸、咸3种味道发生“抵消减弱”作用,果脯蜜饯等也是同样的原理。刘爱玲建议,此类食物一定要少吃,每次只吃一两颗解解馋;可选择自然干制的,加工程序越复杂,可能越不健康。

  面制品类

  如果你的早餐是挂面、面包等,那可能也跌入了高盐陷阱。100克挂面就会让你吃进3克盐;两片普通切片面包含盐量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18%。这主要是因为盐有稳定食物结构的作用,面制品、蛋糕等加盐后,会加大其中面筋的强度,使其更有弹性,不容易塌陷。建议大家吃面条时尽量少喝或不喝汤;面包属于主食中的高“钠”食品,购买时一定要看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钠含量低一些的。另外,少吃带奶油、肉松、香肠的面包,可选择含钾量稍高些的全麦面包;不建议在面包上涂沙拉酱或搭配酱菜等,可配上新鲜蔬菜如黄瓜片、西红柿片等。

  调味料

  做菜时加酱油、蚝油、豆瓣酱、鸡精等,在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加盐。如果做菜时加入一勺酱油(15毫升)、一勺豆瓣酱(15克)、一勺鸡精(5克),这道菜即使不用盐,所含的盐也接近7克了。刘爱玲建议,做菜时最好只选取一种咸味调味料,并酌情减少加盐量;还可通过适量加醋来调味,减少放盐量。

  酱腌菜类

  早餐就着馒头吃一小块腐乳(约10克),其实已经摄入了占全天83%的盐,一个咸鸭蛋则超过了一半。各种榨菜、腌菜、酱菜、酱肉罐头等都是“含盐大户”。这些食品中除了腌制时放入很多盐来防腐,有些酱菜等还放了含钠的添加剂。建议腐乳、咸鸭蛋最好每顿只吃1/4块,每周不超过3次;可以隔天吃一次酱腌菜,如果早餐吃了酱腌菜,可搭配高钾水果,如香蕉、橙子等。

  干果零食类

  一袋100克的兰花豆含盐约3克,吃进一大把瓜子(50克),也相当于吃了1.4克盐。建议在选取此类食品时,最好选择原味的,少吃盐焗、碳烤等口味。每次最好只吃一小把,食用后多喝白开水以排泄体内的盐分。

  薯片饼干类

  薯片、锅巴、馍片、小小酥等是不少人的最爱,加盐让它们香气大增。饼干虽然不咸,但在加工时也需要通过加盐来支撑面筋强度、抵消甜度,所以饼干也是高盐食物。一袋100克的饼干含盐量占每天吃盐总量的31%。刘爱玲建议,孩子尤其应该少吃这些食物,购买时尽量选择原味的。相对来说,全麦饼干更健康,还可选择减盐苏打饼干等。

  加工豆制品零食

  豆腐干、辣条、麻辣豆腐等豆制品零食虽然好吃,也有一定营养,但多数在加工时需要经过卤制、烘烤、拌料等工序,可能加入不少盐,所以吃起来很咸。5片薄薄的豆腐干就含3.8克盐,建议选择低油、少麻辣的种类,一周最多一袋。建议日常还是应该多吃些新鲜豆制品及豆制品干货,如腐竹、油豆皮等。

  肉类加工品

  为了增添风味,香肠、培根、泡椒凤爪等在加工时会放入大量盐,部分用来保持水分的添加剂里也含钠。吃一根105克的火腿肠,就相当于吃掉2.8克盐。建议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孩子少吃加工肉制品,多吃新鲜肉类。如果特别想吃,宜搭配新鲜果蔬。

  扰乱代谢。

  垃圾食品会影响代谢,12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男生连吃5天高脂食品后,肌肉将葡萄糖转为能量的效率明显降低,这种变化易导致代谢紊乱。

  易疲劳。

  高糖食物吃下去意味着血糖会迅速增高,刺激胰岛素大量释放,动员人体快速消耗葡萄糖,血糖又随之剧烈下降,这种血糖值大起大落的波动容易令人感觉疲劳,烦躁。

  动脉变窄。

  吃快餐会迅速损害动脉。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让一个完全健康的男人进食一顿高饱和脂肪餐,餐后2小时后,其动脉壁变窄了24%,这可能引发高血压和潜在心脏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9天的高脂饮食就会令小鼠在走迷宫时犯更多错误,这说明垃圾食品可能扰乱注意力,令人无法专心致志做事。

  让人变丑。

  《免疫力》杂志上一项新研究显示,高脂肪食物可能会让人看上去变丑。小鼠实验显示,喂食高脂食物的小鼠,皮肤蛋白质发生了变化,内部产生了炎症,看上去显得肿胀,研究人员表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一夜狂欢后,第二天醒来脸会浮肿。

  令人成瘾。

  研究显示,高糖食物会刺激多巴胺这种脑内化学物质释放,令人获得满足感并上瘾,吃了还想吃。

  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科学家最近发现,喂食小鼠高脂食物会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某些致病菌繁殖增加,益生菌减少,妨碍肠道向大脑发出“吃饱,停食”的神经讯号,导致过食,影响消化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