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非常多,每个不同的节日又都有不同的习俗,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节日习俗到底有些什么含义,譬如:清明节。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清明节为什么要荡秋千?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距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扫墓祭祖、禁火、吃寒食、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
清明节插柳枝习俗
据了解,这是为了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也有说插柳戴柳是为了辟邪驱邪,还有传闻说是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于是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清明节放风筝习俗
清明节放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古代的巫术。据说,古人认为清明放飞的风筝可以带走邪气与晦气,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而世界上第一个风筝(纸鸢)便是由著名工匠鲁班(春秋时代)制作的。
清明节荡秋千习俗
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会把长绳拴于高大的树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缤纷的艳丽服装坐在上面,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尤其是清明时期荡秋千极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