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疾是樗里子吗 他最后的结局是怎么的呢
《芈月传》中樗里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国人。因为封在樗里而被称为樗里疾或者樗里子。作为嬴驷的兄弟和得力臂助,深得嬴驷信任倚重,为了王室权力的稳固,他反对嬴驷改立太子,站在宗族的立场,他又劝嬴驷早分封而穆,提升芈月的地位。在芈姝手握大权,要对芈月进行追杀时,又是他仗义执言,让芈月逃出生天。
历史上的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着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
樗里疾与赢疾是否同为一人?
樗里疾与嬴疾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嬴疾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封地为樗里,号樗里子,结合他的名字因而被称为樗里疾。
赢疾又名樗里子,他是战国时期的将领,因为他足智多谋,所以他的绰号是“智囊”。赢疾曾辅佐了秦国的很多君主,比如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除此之外他还很擅长于外交和军事,曾参加了很多场战役,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孝公时期,是秦国兴盛的开端,秦孝公顺应历史潮流,支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使得商鞅变法开展的如火如荼,虽然当时秦国数不上战国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支,但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势力逐级递增,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秦国第二代帝王秦惠文王执政,也就是樗里疾的哥哥嬴泗,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各方面实力正在一个上升期,各国皆眼红秦国的日益兴盛,故而结盟与秦国为敌,秦国因此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境地。樗里疾正是拯救秦国于危难的治世之才,秦国靠着樗里疾抵挡六国进攻。在樗里疾的指挥下,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改变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并且成功地将六国结盟关系毁之一旦。
但自古以来皇室无亲情,樗里疾凭借其赫赫战功,在秦国的威望如日中天,对当时初上任的秦武王造成了很大的压迫感,叔侄二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而此时的张仪便利用这个冲突大作文章。鼓动楚王向秦王推荐樗里疾为相国,赞其功勋卓著,正好戳中了秦武王心头的一根刺,遂愤怒之下将通敌叛国罪名降于樗里疾身上,逼得樗里疾只得深夜逃亡。
这类名字与封地相结合的叫法在战国时期很是普遍,民众姓名的明文叫法与之后秦汉时期并不一样。前秦时期,姓氏的传承比较复杂,在那个时代姓与氏是有区分的,姓早氏晚,姓贵氏贱。一般来说,姓用于官家,或者家族中居正统位置的一支,直接传承祖上姓氏,而氏则用于旁支庶出,不能再以姓命名,而是引用居住地名、国号、官职名、职业名等代替原有姓。
更低等级的奴隶既没有姓也没有氏。但在秦汉之后,这种制度逐渐减弱,如今的姓是传统姓氏制度简化而来。照此看来,嬴疾虽出身于秦国宗室,但仍属庶出,因而在受封封地后,改姓为樗里,单名一个疾字,由此证明嬴疾与樗里疾是同一个人。所以樗里疾与嬴疾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嬴疾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封地为樗里,号樗里子,结合他的名字因而被称为樗里疾。
然而同样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比比皆是,大多数人的姓名都来自于地名,因而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名字都有,甚至一个人拥有众多的名字。例如众所周知的商鞅就有好几个名字,商鞅是魏国公族后代,为成年前原名为公孙鞅,成年后以国号为名称为卫鞅,之后又奉命与秦国,任职商君,故而改名为商鞅。但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公孙鞅、卫鞅,还是商鞅,指的都是同一个人。
樗里疾怎么读
樗里疾:读chūlǐjí
樗里疾,名疾,战国时期人物,秦国宗室名将,为秦孝公庶出,其异母同父胞弟秦惠文王继承大统。
樗里疾,取自于兵马俑残片,因此“樗”字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少见,其读音为“chu”第一音阶。樗里疾的生母是韩国人,血统交杂,因而生子樗里疾极为聪慧,樗里疾也是秦国宗室中难得一见的治世奇才,只因是庶出,与正统无缘,只得将才智运用于征战之中,凭借其出众的才智,成为秦国第一名将,立下汗马功劳。
秦国之所以能够东攘诸侯,正是出自樗里疾良策,得此良将,秦国统一六国已势在必行。樗里疾此人极为擅长外交、军事,樗里疾为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得秦武王器重,将其叔父樗里疾任命为右丞相,同时任精通兵法战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被视为秦王朝的左膀右臂,相得益彰。
公元前318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共同伐秦,秦国陷入危机,樗里疾率军大破联军,斩敌八万余众,此战大捷,震惊关东六国。公元前314年,樗里疾攻克魏国曲沃和焦邑两地,将魏国百姓赶回魏国领地,将这两个城池纳为秦国版图,同年,急转枪头,直攻韩国,将韩军打得溃不成军。樗里疾战功赫赫,为秦王朝的统一事业打下了稳固的根基。
樗里疾的结局是什么?
樗里疾是嬴驷的弟弟,嬴稷的王叔,因为封在樗里而被称为樗里疾或者樗里子。作为嬴驷的兄弟和得力臂助,深得嬴驷信任倚重,为了王室权力的稳固,他反对嬴驷改立太子,站在宗族的立场,他又劝嬴驷早分封而穆,提升芈月的地位。在芈姝手握大权,要对芈月进行追杀时,又是他仗义执言,让芈月逃出生天。
他虽然头脑灵活,善于调和政治矛盾,但是在秦国王权至高无上的情况下,他没有足够的强势,无法左右局势的变化终于在秦武王赢荡死后,诸公子混战一片的情况下,他无力回天,愧疚万分。他的政治主张偏向保守和谨慎,对于芈月赌徒般的博弈手段和随时撕毁盟约的帝王心术无法认同,不愿意辅佐芈月,但却不得不出于国家的责任和芈月的软硬兼施而出任宰相之位。然而随着秦国的逐步强大,他不得不认同芈月才是真正出色的统治者,在临终时他向芈月表示臣服,但又警告芈月不要一意孤行,不能让义渠王的儿子来乱了嬴氏血脉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