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驷和嬴政的关系 秦惠文王为什么杀商鞅
秦惠文王嬴驷与秦始皇的关系?
秦武王是秦昭襄王的长兄
所以他们的父亲秦惠文王赢驷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即爷爷的爷爷
其实,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他们应该叫赵政和赵驷,不叫嬴政与赢驷
秦惠文王比较看重的两个儿子?
秦惠文王比较看重的2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赢荡(皇后芈姝所生)和次子赢稷(芈八子所生)。
赢荡简介
赢荡,秦惠文王长子,为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出生,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年仅23岁。
赢稷简介
赢稷,秦昭襄王,秦惠文王次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弟,前325年出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诸弟争位;赵武灵王与秦国的魏冉等大臣合谋,于是得立,是为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在位56年。前251年,昭王死,享年75岁。
秦惠文王是怎么死的?
过劳死。公元前311年,秦国的第一位王秦惠王去世了,年有四十六,在位二十七年。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市秦都区,陵墓呈覆斗形。太子荡即位,即秦武王。
后人关于对秦惠文王的评价很中肯,认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政事,并且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为他出色的业绩表现,后人将他称为战国时期秦国四雄之一,认同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启用了很多有才之士。对于人才的提拔,秦惠文王很是重视。在位期间,他任用了张仪等人,并且无条件的相信他们。在秦惠文王时期,秦朝廷可谓是人才济济,都为秦国的发展建言献策,所以秦国的发展才很迅猛。
嬴驷在位期间,最大的成就在于他以秦国为核心,向东南西北四讨伐,扩大秦国的疆土。秦国先对东边的魏国下手,魏国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兵,败下阵来,魏国被迫割让15座城邑给秦国,秦国的领土大大的增加了。除此之外,秦惠文王还平定了义渠。当时,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他们多次侵害秦国边境,致使民不聊生。在大臣的建议之下,秦国士兵烧掉了边境上的草地,让义渠不敢轻易前来,后来,义渠发生内乱,秦军乘机平定义渠。秦惠文王时期,讨伐了义渠二十五座城。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壮大秦国实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卒于46岁,后人将他葬于咸阳。
商鞅之死
商鞅遭到赢驷的车裂,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印,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商,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
这些事表面上商鞅被杀的原因,但深层次上,是商鞅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是在分封制和封建君主制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的一段悲伤地故事,“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商鞅的刻薄少恩在其变法的过程中暴露无疑,法不容情在法制社会的今天看来是很在理的,但在以权治国的古代社会无疑是过分的。不论因何触法,知道你触犯了他订下的法规,你就得受罚,没有任何理由,一时间多少人因此饱受皮肉之苦,多少人因此满怀怨恨而终,多少人因此亡命天涯。
最触痛当局的无疑是对他们的权利威胁,太子不留神犯法,商鞅竟刑其大夫,黥其师。诚然此举能令人信服,但何尝不在给自己下套,在一切为己的社会里,无疑商鞅是不懂得变通的人。
商鞅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应当是诈败魏国。虽说战场上为得胜利不择手段是常事,但商鞅以饮酒求和为名引得魏将公子昂前来并于席间袭杀之,实无最基本的道德。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我们说盘外招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这样用,无论是用间还是使诈,都不失人之信度,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交锋,但以自己的信用作手段无论如何都不能信服的。当然如果这些种种最后都没能成为商鞅后来被车裂致死的因素的话,我们都不能说他什么,但很不巧的恰恰是这些最终要了商鞅的命。
再说他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商鞅有些飘飘然,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四处招摇,一度有不备齐应有的排场不出行的情况出现。由此引发了隐者赵良对其的晓之厉害。然,处于权力顶峰的商鞅非但不认可赵良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拿自己和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大夫并论,并得出己成就已经超越了彼五羖大夫。赵良不堪商鞅的自我吹嘘,以实例说明,商鞅之贡献比之五羖大夫来实不值得一提。且进一步指出商鞅变法急功近利,与百姓无恩,与卿相无德,如再贪恋名位荣华,必将身败名裂。由此认定商鞅只有及时抽身秦国,才能保得后世太平,但商鞅终不信赵良之言。
及孝公败,果如赵良言,太子登位后,商鞅立马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