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东追悼会王茜痛哭 徐庆东走了王茜撑起半边天
“我用我的身家性命担保这个戏拍完”
2010年,身为主演、编剧、制片人的王茜率领团队终于将品牌行业剧《重案六组》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年又恰逢她与老东家海润十年合同期任满。如上原因,老东家并不看好她的《急诊室故事》,双方最终解约。王茜提出的唯一解约条件是把剧本带走。
不久后,自掏腰包买下剧本的王茜开始四处游说找钱,其中也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被奚落、被人骗。
我十年的朋友,一边给我介绍投资人,一边找我要回扣,还理直气壮地质问‘潜规则你不懂啊?’ 我都傻了。”
那段时间,王茜不停地问周围朋友也问自己:“是我真做错了?还是我真不懂?”做制片人的朋友都力挺她:“你做得对,你要是真的按照他说的去做,你就把这个行业的风气带坏了。”
十年的朋友就此缘尽,王茜并不伤感或者愤怒,她很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它让我看清很多事,看清我自己,也能够放下很多东西。”
之后,在找投资谈合作的过程中,做人原则“信任到不信任为止”的王茜也曾为“信任”他人埋过单,“他们拿着我们的项目到处扎钱,建组了却没钱,我自己还搭进好几万元”,开机的时间也从7月推到了9月。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剧组面临不得不开机的窘境,被逼无奈下,王茜才找到现在的投资公司。
尽管这个投资公司很年轻,没有太多的经验,但王茜看重他们人好且敬业,他们志同道合,都是努力想拍好戏。最终,经过艰难的沟通终于签约合作,王茜和她的团队坚持住了。很多人不知道,为拍《急诊室故事》,她将自己的剧本费、演员费全部用做投资。 “我第一部戏的总制片人就是这样做下来的,我用我的全部资产担保这个戏拍完。”
在此之前,王茜还专门进修EMBA,学习影视管理和影视投资,全程下来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远不是搞经营的料,就是一个演员,一个学编导的,能踏踏实实把制作这点事弄明白就好,那些所谓的资本运作还是交由专业搞投资的人去做吧。
她时常自嘲“这是一次失败的上学经历。”可是,这个学一点没白上,它让她学会了如何与人谈融资,“我坐到了总制片人的位置,操盘手是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到了初心——做一名好演员,拍一部传世之作。”
“你在表演上不一定超越季洁,但你在制片界一定会一鸣惊人”
2013年11月8日,《急诊室故事》正式开机,王茜一人身兼总制片人、总编剧、主演于一身,再一次让人见识到了行业剧女王的卓越风姿。
熟悉《重案六组》的人都记得这句话:铁打的季洁,流水的男主角。从文学统筹、编剧、策划到主演,王茜堪称骨灰级元老。到了《重案六组(第三部)》,制片人空缺,大家纷纷推举王茜:“她原来干的就是制片人的活,所有的事都操心,现在就让她接着干呗。”
从此,王茜添了个“管家婆”的头衔。在《我是季洁》一书中,她写过这样一段话:“管家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公司给出的制作经费很紧张,就这么多钱,拍得下来就拍,超支了就扣我酬金。”
她没想到,在接管了“急诊室”后,原来“重案六组”的管理不过是小菜一碟。
“以前做制片人,都是公司投资,找钱不用我操心,发行也不用我操心,我就是一个执行者,说白了,就是执行制片人。现在不行了,每一分钱都得我管。”
一万元以下的开销,王茜有现场签字的权力。于是,剧组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化妆间里的王茜,一只眼闭着在化妆,另一只眼眯起一条缝儿给一旁的工作人员签字。又或者,早上醒来推开房门,一群等候签字的人站成了一排。
“真的是事无具细,演员生病得照顾,演员档期协调、场地安排都得过问,连馒头、豆腐花多少钱都要签字。”
体育场一场戏,高价场地费难倒了剧组人员。正化着妆的王茜来不及脱掉戏服,忙奔过去跟人家软磨硬泡,最后,对方被她的诚心所打动,一晚上只象征性地收了看场地的辛苦钱。
北京CBD世贸天街圣诞节一场戏,剧组打算去场地费相对便宜的场地拍摄,王茜哪肯迁就,她豪迈地撂下一句话:“等着,我给你联系去。”然后迅速跑去“刷脸”,结果是连世贸天街的停车场都被她包下。
“全停着我们摄制组的车,我们这种中低等投资的电视剧,真没有这么干的”
感觉最爽的莫过于剧组工作人员,摄影师有天竖着大拇指对王茜赞道:“茜姐,你在表演上不一定超越季洁,但你在制片界一定会一鸣惊人。你做制片人太牛B了。”
因为跟剧组打交道多年,摄影师最烦心的就是要什么,制片主任都会反问一句:“咱能不能不这么弄?”他们怕花钱,但到了王茜这里,只要剧情需要,她磕巴不打全部应承下来。
于是,消防车、直升飞机、航拍、人工降雪,这些原本预算之外的花销,都被王茜批准使用。
最后两集,一场车祸救援戏的拍摄就要接近尾声。眼看大功告成,王茜却放慢了节奏,因为她发现这场戏与开始的车祸戏情节相似,于是,二话不说,重写剧本。制片主任一听急了,慌忙找到王茜诉苦:“你知不知道,这样一弄,周期要超,资金要超,演员也都到期了,怎么弄?”
王茜轻声地回道:“超了也要拍。”
恰巧,新闻里正播放一则有关雪阻路段、众人救援的新闻,受此启发,王茜决定写一场医护人员的雪地大救援。随后的近一个星期,一百多辆车进驻荒山,一车子猪也跟了进去。好几百号人在现场,人工降雪,航拍,引得摄影师大呼过瘾:“太爽了,干活就得这么干。”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闲事”
“做行业剧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前期进入。”每次从剧本创作开始,王茜都会跟主创一起下生活,那过程简直美妙极了。“我能用最短的时间体验一个职业最精华的部分。”各种地方她都体验过:监控室、看守所,讯问室、停尸房、手术室……各种事情也都经历一二:抓捕、蹲守、法医解剖。就连头盖骨被打开这样的场面,也吓不倒她。
十年前,拍摄《无限生机》时,王茜第一次走进朝阳医院急诊室便遇上两起抢救手术。一起是和老伴儿来北京天安门看灯的老太太,被年轻人酒后驾车严重撞伤,不醒人事。老太太被推进来时满脸是血,老伴儿慌张得不知所措。肇事者却在一旁耍酒风,打电话找各种人顶包。一起是21岁的农民工禁不起领导批评,喝敌敌畏自杀。
那晚的急救现场,令王茜终生难忘。“夜间抢救室,真的是‘人间地狱’。当你看到医护人员尽量在挽留生命,那种紧张,那种对生命的敬畏,真的让人非常感动。”
在夜间急诊室体验了将近三个月,王茜对人生感悟颇多。从那时起,她便告诉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将医疗剧拍下去,拍成一百集的品牌剧。
到了2013年,电视剧《急诊室故事》筹拍,王茜租下999急救中心附近的一家宾馆,她和主创团队一起天天跟随医生护士身旁,将所见所闻写进戏中。
全剧开篇让人哭笑不得的医生表演抢救一幕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又无奈地发生过。
另一个病例,90岁老爷子骨折被保姆送进医院,保姆做不了主,等儿媳,儿媳做不了主,等儿子,小儿子做不了主,等大儿子。堂堂的一个急诊室主任,大半天时间都在和病人家属不厌其烦地重复解释病情和救治方案。医生无奈道:“没办法,如果态度有一点不好,可能就会会招来一顿打骂。”
王茜追问:“你是为了不被打骂才这样吗?”医生摇摇头,宽容又坦诚地答:“不是,他们真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医学常识,你必须用你的智慧和缓地包容地跟他们讲清楚,让家人的心态放平和。如果不讲清楚,我见过太多老人,最后被家人遗弃。”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每个人的故事和心态都微妙极了,王茜也由此越来越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电视剧《无限生机》还在替医生们宣泄“我们斗志昂扬,我们不会被打垮”,那么,到了10年后的电视剧《急诊室故事》,王茜已经能从容淡定地告诉大家:“生死面前,一切都是闲事。”王茜写医生,并不是要为医生歌功颂德,在她眼里,没有谁对谁错,她只想起到桥梁作用,让医患之间互相了解。
“医生看到这句话,应该会有他的职业反思,所有的个人恩怨、个人利益在病人的生死面前都是扯淡的闲事。如果把病人的生死放在第一位,就不会想那么多红包、纠纷。反过来,病人如果把生死这事儿弄明白,如果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那么心态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恐惧,不会出现无知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