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热 发热处理

编辑:东方女性网2017-07-13 11:08:00常见疾病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稽留热的相关内容。

  概述

  人体的温度是由代谢活动、骨骼肌肉运动等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通过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

  中枢维持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故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有时受测量时间、部位、年龄、饮食和运动等情况的影响而略有差异。在一昼夜里,体温呈周期性波动,凌晨2~6时最低,下午6~8时最高,变动范围在0.6℃左右。一般口腔温度为36~37℃,肛门温度比口腔高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低0.2~0.3℃。

  体温超过37.4℃时,称之为发热。37.4~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热,39℃以上为高热,临床上常把41℃以上称为超高热。

  稽留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由于体温过高,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机体消耗比较大,甚至会对中枢神经和各系统造成损害,应及时降温处理。

  其他常见热型

稽留热 发热处理

稽留热

  (一)弛张热

  多为高热,体温高低不等,发热时可达39℃以上,昼夜变动范围大于1℃,有时

  体温可降至38℃以下,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常见于化脓性疾病、败血症、严重肺结核、川畸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二)间歇热

  临床出现恶寒或寒战后,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称周期性发热。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等。

  (三)不规则热

  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

  (四)波浪热

  体温逐渐升高,数日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温度,经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发作,体温曲线呈波浪型,见于布氏杆菌病。

  症状诊断

  大叶肺炎: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3.突然起病寒战、高热。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铁锈色痰。重症患者可伴休克。

  5.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血压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6.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7.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

  8.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

  9.血清学检查阳性(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10.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1.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

  斑疹伤寒: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张弛热:体温在39°C以上,24小时之内体温差达到2度以上,一天内最低的温度也是高于正常水平,叫做弛张热。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稽留热 发热处理

稽留热

  间歇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大叶肺炎: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3.突然起病寒战、高热。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铁锈色痰。重症患者可伴休克。

  5.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血压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6.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7.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

  8.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

  9.血清学检查阳性(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10.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1.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

  斑疹伤寒: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发热处理

  稽留热的热度比较高,常持续数日,对中枢神经及各系统有明显影响,机体消耗也比较大,应及时予以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应查找高热的原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疾病。

  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上面给大家介绍了稽留热的相关内容。